手機預裝App可刪除 誰的奶酪將消失?

本報記者 李玉洋 上海報道
“為什么瀏覽器不讓刪?非常討厭手機自帶的瀏覽器,這玩意兒不是必須要使用的?!薄皫V告的系統/UI是真不行,有一個算一個?!薄@是網上對于預裝App(Application,應用程序,又稱應用)不可刪除、廣告多等問題的一些用戶吐槽,不過這一現象即將得到徹底改變。
日前,工信部、國家網信辦在聯合印發的《關于進一步規范移動智能終端應用軟件預置行為的通告》(以下簡稱《通告》)中指出,2023年1月1日起,生產企業應確保移動智能終端中除基本功能軟件外的預置應用軟件均可卸載。也就是說,2023年起手機里除基本功能軟件外的預裝App均可卸載,意味著用戶終于可以和包括“××資訊”“××金融”本地服務等“一輩子不會用到的預裝App”說再見了。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消費者并不反對預裝應用,讓他們不滿的是不勝其煩的廣告推送和應用不能輕易卸載,但預裝App已是手機廠商的一項收入來源,一般在財報中被歸為“互聯網服務”類別,預裝App可刪除勢必會對手機廠商利潤和App開發商造成影響。
對此,一名國內智能手機廠商內部人士并未回答記者關于預裝App可刪除對其收入影響的問題,僅表示:“2023年1月1日起,出廠的(手機)都會嚴格按照《通告》來執行?!奔聪M者2023年購買的新手機中仍有預裝的App,但除基本功能軟件外的均可卸載。從中可以看出,手機廠商似乎對預裝App可刪除所帶來的收入損失無可奈何,并做好了一些準備。
市場研究機構Strategy Analytics高級分析師吳怡雯對記者直言,預裝App可卸載,將對手機廠商在利潤上有負面影響,“不可卸載的預置軟件,是手機廠商掌握的重要資源,對推動其自有互聯網服務以及與其他互聯網服務公司的合作有著戰略價值”。
民間互聯網安全組織網絡尖刀創始人曲子龍則表示,在技術上,預裝App可卸載就是“在系統上把預裝App的鎖定權限解除掉”,預裝App可卸載這件事已談論很多年了,現如今終于要落實到位,這和手機等終端廠商為了規避用戶沒有自主選擇權、反不正當競爭行為等合規問題不無關系。
讓選擇權回到用戶手中
記者注意到,對于手機預裝App存在的問題,相關部門多次出手規范,但效果不太明顯。
早在2013 年,工信部就在《關于加強移動智能終端進網管理的通知》中指出,手機在申請移動智能終端進網許可時,應當申報預置應用軟件基本配置信息。此舉將手機預裝App納入監管范圍,但并未明確該如何管。
2017年,工信部印發的《移動智能終端應用軟件預置和分發管理暫行規定》指出,生產企業和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確保除基本功能軟件外的移動智能終端應用軟件可卸載,但未明確基本功能軟件的范圍。
到了2022年2月,工信部又對外公開《關于進一步規范移動智能終端應用軟件預置行為的通告(征求意見稿)》,其中明確要求移動智能終端生產企業應確保除基本功能軟件外的預置應用軟件均可卸載,并提供安全便捷的卸載方式供用戶選擇,同時實現同一基本功能的預置應用軟件最多有一個可設置為不可卸載。
而本次《通告》明確指出,移動智能終端應用軟件預置行為應遵循依法合規、用戶至上、安全便捷、最小必要的原則,依據誰預置、誰負責的要求,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尊重并依法維護用戶知情權、選擇權,保障用戶合法權益。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通告》明確了基本功能軟件的范圍,具體為:一、操作系統基本組件:系統設置、文件管理;二、保證智能終端硬件正常運行的應用:多媒體攝錄;三、基本通信應用:接打電話、收發短信、通訊錄、瀏覽器;四、應用軟件下載通道:應用商店。
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通告》針對移動智能終端預置App能否卸載作出具體細化規定,要求生產企業提升終端產品安全性,避免在銷售渠道被非法“刷機”、安裝App等。
對于手機預裝軟件為何難“瘦身”的問題,《南方都市報》報道稱,有老牌手機廠商的相關負責人透露,目前預裝軟件難減少主要有兩方面原因:首先,應用預裝確實貢獻了廠商很重要的一部分互聯網收入,特別是在當前硬件差異化越來越小,市場競爭進入紅海的情況下,手機硬件的毛利率也越來越低,手機廠商會更加依賴互聯網收入。
- 除《中國經營報》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中國經營網立場。
- 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經營網” 或 “來源:中國經營報-中國經營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經營網(本網另有聲明的除外)。
-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15210887578 郵箱:banquan@cbne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