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文章均由本報記者 屈麗麗采寫
編者按/ 2010年,日航宣布破產,對正復蘇的日本經濟造成巨大打擊。在此之前,日航已經連續8年負債累累,一直在日本政府的支持下艱難維持,當虧損達到2萬億日元的時候,日航到了無法維持的地步。
在此背景之下,78歲的稻盛和夫在日本首相的邀請下出山幫助拯救日航??紤]到自己時間上不能100%的投入到日航重建中,稻盛和夫提出“零薪”出任日航董事長。
作為一個航空業的門外漢,加上78歲的高齡,所有這些,都讓外界對稻盛和夫能否挽救日航充滿疑慮,評論認為這是絕不可能完成的事情。然而,僅僅用了一年時間,稻盛和夫就讓這一巨虧的企業重獲新生。
稻盛和夫到底是用了怎樣的策略讓日航起死回生,沖向更高的高度呢?稻盛和夫自稱是管理會計,那么,什么是管理會計,它與傳統會計有何區別?本期商業案例為您揭秘稻盛和夫如何用管理會計系統挽救日航。
1.使命
無法拒絕的“挽救”
稻盛和夫為什么會接受日本政府的邀請,以78歲高齡出山重整日航?稻盛和夫進入日航的初衷到底是什么?要知道,在當時,稻盛和夫創立的京瓷集團和第二電電(KDDI)已經成為世界500強公司,他為何還要頂著巨大的挑戰去到一個自己從未涉足的航空領域?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只有明白了稻盛先生的初衷,你才能理解他日后挽救日航的各種措施和行為?!比毡玖⒚^大學經濟學部助理教授竇少杰博士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
竇少杰博士長期從事京瓷集團的研究,對稻盛和夫很是熟悉,他告訴記者,“稻盛先生其實并不喜歡日航,在拯救日航之前,稻盛先生出差大多數是坐全日空。日本國內只有全日空、日本航空等幾家航空公司,全日空是一個純私營企業,為了與日航競爭,非常重視服務。稻盛先生也曾坐過日航的航班,但他認為日航的空乘和地面服務比較傲慢,不夠親切。這與日航的公司性質有很大的關系,1950年,日航由日本政府出資成立,是一家純粹的國有公司。雖然1980年代日航進行了民營化改革,但改革并不徹底,成為了一個半官半民的航空公司,官僚主義盛行,直接導致了服務差強人意?!?/p>
所以,當日本政府向稻盛和夫發出邀請的時候,他本能上并不喜歡日航,但他有另外的思考邏輯。
“在稻盛先生看來,如果不能拯救日航的話,日本政府的投資就打了水漂,市場上就會失去一個大企業。不僅如此,沒有了日航,全日空就會壟斷整個高端航空市場,缺少競爭的日本航空業,服務會下降,價格也會增長,國民將得不到實惠?!备]少杰告訴記者。
由此,稻盛和夫提出了三條重建日航的理由來說服自己:第一,要保證日航3萬員工的就業,日航破產前員工數量一度達到5萬人,現在剩下了3萬人,這3萬人的飯碗涉及3萬個家庭的生活。第二,要保證日本航空業的正常競爭,只有競爭才能最大限度地惠及消費者。第三,要對日本經濟起到提振作用,大企業的倒閉破產勢必會使日本經濟雪上加霜。
“正是為了給日本產業界和日本經濟帶來一些希望,稻盛先生用這三條理由說服自己去重建日航。而上述三個維度的理由,也成為了他重建日航的使命和驅動力,并成為他日后重建日航的三個關鍵內容?!?竇少杰告訴記者。
后來的事很多人都知道,稻盛和夫公布了他接受邀請的三條理由,講到他在接受這個重任的時候思考了很久,也提到京瓷集團是一個制造企業,KDDI是一家電話公司,自己對航空業完全沒有經驗,但他用這三條理由說服了自己,也把這三條理由共享給了日航的所有人,讓大家感受到這個老人是帶著很大的愿景和使命來到日航的。
2010年2月1日,稻盛和夫成為日航的董事長,他說他能帶給日航的只有京瓷哲學和阿米巴經營。
京瓷哲學的核心是“利他”,根本思想是“追求全體員工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幸?!?。稻盛和夫認為,日航重建計劃的貫徹落實需要依靠日航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所以必須想辦法讓日航的管理干部們盡快脫胎換骨,成為優秀的領導者。
由此,在日航建立起“利他”的經營哲學,成為稻盛和夫開啟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后面阿米巴經營獲取成功的重要前提。
事實上,稻盛和夫接受日本政府邀請重建日航的三條理由,恰恰是“利他”精神的典范。然而,帶著使命感和“利他”精神而來的稻盛和夫,一開始并沒有得到理解,對“利他”精神之于一個企業的重要性,很多人也完全沒有認知。
破產前的日本航空,是一個半國有半官方的企業,這里的管理者大多是東大和京大的高材生,有些還是官僚退休后在這里謀個閑職,很多人沒有聽說過這個老頭,感覺自己高高在上。
“在他們看來,一個三流大學出身的老頭,整天講要不撒謊,要誠實,要認真對待自己的工作,要愛上自己的工作等。一開始大家好奇就聽聽,后來聽煩了,就覺得這老頭整天絮絮叨叨,像給幾歲小朋友講的內容?!备]少杰向記者講述當時日航內部的反應。
在稻盛和夫看來,意識決定行動,日航虧損的根本原因在于管理者的思想意識。所以,改革的第一步是以稻盛和夫經營哲學為依據,推進日航內部的意識改革。具體來說,稻盛和夫采取兩個關鍵行動,一是組織學習會,二是幫助全體員工建立起經營意識。在回顧稻盛和夫重建日航的措施時,資深管理會計專家、原默克制藥(中國)CFO、知名財經暢銷書作家、《人人都需要的管理會計思維》作者鄒志英告訴記者,“稻盛先生先是組織了為期一個月的干部學習會,在會上他強調了以下三大重點,即企業經營的本質,管理會計的重要性,人應該具備的心性。然后,稻盛先生開始為日航重新建立正確的經營意識,他首先提出的就是要用數據說話,因為數據是進行管理和商業判斷的重要基礎。他告訴大家,‘企業如果不能用數字掌握現場狀況,那么將無法經營?!?/p>
由此,稻盛和夫開始著手向日航導入阿米巴管理會計系統。
2.問題
日航存在的五大問題
在鄒志英看來,“管理會計是阿米巴的核心,阿米巴經營系統是稻盛先生獨創的管理會計系統,它可以及時反映日航各條航線、各個航班的收支狀態,通過數字化經營提高日航效益?!?/p>
具體來看,阿米巴就是把企業切成最小單位,通過經營哲學建立共同愿景。每個單位都實行自行規劃,獨立核算以及數字化經營。通過全員培養經營意識,充分授權規則,同心同德實現全員奔跑,依靠全員智慧和努力完成企業的經營結果和目標。
但在實行阿米巴管理會計系統之前,需要找到問題癥結,對癥下藥。
鄒志英表示,“在日航破產前,已經存在五大問題,即運營成本高,財務管理落后,企業管理粗線條,責任劃分不清,官僚作風嚴重?!?/p>
運營成本高方面,日航體制嚴重僵化、機構臃腫、管理層長期依賴政府買單,市場意識淡薄,為幫助政府拉動就業,開辟了許多無利可圖的航線,導致企業負擔日益加重。員工在慣性思維的影響下,也過著“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日子,企業內部無人認真思考如何提高日航的業務效率。
鄒志英總結了日航運營成本高的四大原因,“第一,勞動力成本高,日航為員工支付的薪資福利是同行業其他企業的2倍。第二,航線成本高,日航有150條國內航線,其中130條航線的搭乘率低于70%,同時日航還接手了國內的赤字航線。第三,飛機成本高,一方面,老化快的飛機增加了維修難度和成本;另一方面,日航能耗大的大型飛機數量占比較高,造成了成本過高。第四,日航員工成本意識淡薄、思想僵化,沒有改善獲利的決心和動力?!?/p>
正是持續增高的運營成本,導致了日航凈利不斷下降,而機構臃腫、人浮于事的狀況最終導致企業的巨額虧損。
其次,財務管理落后是日航存在的第二大問題,稻盛和夫剛進入日航時就發現,經營者手上拿到的業績報告竟然是三個月前的經營結果,而且,日航財務無法根據每條航線、每個航班的損益情況出具報告,導致經營者無法做出準確的商業判斷。
對此,稻盛和夫指出,“財務是經營的中樞核心,不懂財務就不會經營,日航如果不建立即時反映各條航線、各個航班收支狀態的體系,將無法提高公司的整體效益?!?/p>
第三,對于企業管理粗線條,鄒志英認為這里面暗藏了很多問題,同時也會造成很大的危害,“比如日航管理粗放,說明領導者意識有問題; 員工士氣渙散,說明企業文化有問題;員工做事動力不足,說明企業激勵機制有問題;服務質量下降,說明企業不重視管理和培訓,員工內心滋生了驕傲自大的情緒。這對企業的生產效率、管理效益、盈利水平、產品或服務質量、員工士氣都將帶來危害?!?/p>
第四,責任劃分不清也是日航的一個重要問題,日航的經營干部們不會用數字說話,做事經常推脫、逃避責任;績效責任意識淡薄,沒有人對公司及部門的虧損負責。
“事實上,責任劃分不清看起來問題不大,但會給公司造成三大危害,一是浪費現象嚴重,‘跑冒滴漏’不斷; 二是員工相互踢皮球,無人承但責任; 三是部門各自為政,山頭林立。而所有這些問題,最終指向的是企業的盈利能力和生存能力?!编u志英表示。
最后,官僚作風嚴重是日航最大的問題。稻盛和夫曾經說過,“企業沒有危機感,才是最大的危機!在日航,管理者和員工之間各行其是,日航內部不同部門之間各自為政,員工辦事拖沓、效率低下,缺乏危機意識。這些問題累積起來,最終給日航帶來三大危害,即員工不主動承擔責任,工作效率低下,企業決策質量低下?!?/p>
接下來,稻盛和夫提出了挽救日航的具體措施,這包括推進日航的意識改革,明確日航的企業目的,導入管理會計系統。
3.系統
系統進行“開源”和“節流”
稻盛和夫認為,要想幫助日航步入正軌、扭虧為盈以及實現永續經營,就必須要摸清日航哪條航線賺錢、哪條航線不賺錢。因此,日航必須導入阿米巴管理會計系統,用其核算最小單位,對航線與航班的損益情況做出正確的商業判斷。
在《人人都需要的管理會計思維》一書中,鄒志英指出,“為了順利推進財務管理變革,日航必須做好四件事,一是要求會計部門及時出具報表;二是訓練管理者用數據做商業判斷;三是制定及時止損的決策;四是建立阿米巴經營管理系統?!?/p>
事實上,在稻盛和夫剛進入日航時,就發現會計部門提供給經營管理者的業績報告嚴重滯后,經營管理者無法根據報表判斷哪條航線賺錢或不賺錢。
于是,稻盛和夫要求會計部門必須在1個月內提供完整且詳細的經營業績報告,報告要體現各部門、各航線和各航班的損益情況。
舉例來說,從日本飛往中國臺灣共有兩條航線:第一條航線是從東京羽田機場飛往臺北松山機場;第二條航線是從東京羽田機場飛往桃園的桃園機場。從管理會計角度來審視,日航的經營管理者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看到這兩條航線的盈虧。在此之后,經營管理者要明確,如果賺錢,可否增加航班;如果虧損,有沒有改善的方法。
接下來,要制定及時止損的策略。鄒志英用管理會計的思維梳理稻盛和夫整個重建日航的過程發現,稻盛和夫制定了三個及時止損的決策,即停飛虧損航線、賣掉大飛機和裁員。
停飛虧損航線方面,僅在2010年,日航的國際航線停飛率達到了40%,國內航線停飛率達30%。同時,為了大幅降低各種成本,日航賣掉了很多大飛機,購進百余架小飛機,以適應實際的市場需求。
“事后,日航飛機搭乘率的變化反映了這一決策的正確性。從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日航飛機的搭乘率從66%增長到78%,增加了12%?!编u志英告訴記者。
此外,為了降本增效以及激發員工的危機意識,稻盛和夫做出了“裁員”決策,截至2010年底,日航已減員16000人。盡管如一開始所說,稻盛和夫接受邀請重建日航的目的之一是為了保住3萬員工的飯碗,但這是不得已的管理舉措。事實上,在日航重振旗鼓之后,很多之前被裁掉的員工重新回到了日航。這是后話。
在各種降本增效之后,稻盛和夫開始通過建立分部門、分航線、分航班的核算系統進行“開源”和“節流”。這就是阿米巴經營管理系統。
“舉例來說,在飛機維修和機場的各個部門,稻盛和夫將組織劃分為‘小阿米巴’,對其費用實施精細化管理,同時發動全員對各條航線的經濟效益獻計獻策。在這種環境下,每一條航線都成為了利潤中心,無論是機師、空姐,還是相關人員,都成為了這條航線財務數字的一分子,大家都投入到了經營改善的活動中,因為航線盈虧和個人的績效是聯動的?!编u志英告訴記者。
在上述一連串的措施之下,短短3個月時間,日航就涅槃重生,賬面收支實現了扭虧為盈。第一年(2010年4月至2011年3月),日航獲得從未有過的營業利潤——1884億日元(約合150億元人民幣),超出計劃額近三倍。第二年(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盡管受到日本大地震的嚴重影響,但日航的營業利潤卻再創新高,達到了2049億日元(約合163億元人民幣)。
2012年,稻盛和夫離開日航,但日航的利潤依然在世界航空業排名第一。2009年,日航進入世界500強排行榜,排名第474位。
觀察
要擅用管理會計工具
從負債2.3萬億日元到世界500強,稻盛和夫依靠阿米巴管理會計締造了又一個經營神話。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稻盛和夫一開始在會計上是外行,京瓷的創業和經營上的要求讓他必須弄清楚會計是什么。因此,他以“做人何為正確”為原則來考慮會計問題,不拘泥于會計制度規范,而是直逼會計的本質。那就是要用會計的思維來指導企業具體的商業判斷和決策行為。
為了讓會計數據能夠直接指導經營,他摒棄了傳統的財務報表,提出要及時看到真實數據,同時要讓全員掌握企業的經營情況。隨著京瓷的發展壯大,稻盛和夫關于會計的理念和思考,上升為管理會計的思維。
舉例來說,稻盛和夫進入日航著手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摸索和總結適合日航經營的財務報表模式和財務報表設計。因為他認為會計是“現代經營的中樞”,但傳統報表不能滿足現代企業的經營需求。
對于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來說,傳統財務報表的缺陷日益明顯,比較典型的問題體現在數據不具有時效性,財務報表生澀難懂等。
比如,財務人員根據會計準則和稅法要求編制財務報表,按照規定的會計科目和內在的財務核算邏輯進行核算。但是多數企業的經營者無法看懂標準的財務報表,而財務人員也很難用通俗的語言將整個報表表述清楚。同時財務報表均是匯總數據,無法反映真實的經營管理問題。
通常,財務數據均是由財務人員在月末通過數據統計和核對,經過10天甚至更長時間才報送給經營者。即使做出了詳細的數據分析,但由于時效滯后,意義不大。因為業務活動于上個月發生,但現在的情況與上個月的情況有所不同,數據的嚴重滯后導致經營者不能在第一時間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財政部管理會計咨詢專家于增彪表示,“管理會計是資源配置的基礎,是業績評價和獎金分配的依據,具體表現為企業的獎懲制度,即將企業成本、預算及其他非財務指標與獎懲資源相互結合起來,直指企業的戰略目標和管理者的決策行為?!?/p>
的確,隨著全球化時代的到來,現代企業面臨的市場環境和內部情境復雜多變。與此同時,面對當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企業需要考慮的變量多達幾十甚至上百種。如何做出正確的決策,考驗企業對經營數據的掌握情況。
在這方面,日航的案例堪稱典范,稻盛和夫在挽救日航的過程中,做出的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理清企業經營的真實數據,弄清楚數據之間的真實關系。
稻盛和夫強調,如果將企業比作天空中飛行的飛機,那么會計不僅僅是告訴飛行員飛機已經飛了多遠、多久,更重要的是告訴飛行員飛機現在面臨的狀況:高度、速度、姿勢、方向、天氣、油耗等。這一比喻直指會計數據滯后影響經營的命門。
同時,數據的真實性至關重要。很多企業在日常經營中,錢、物和票據往往不能做到一一對應。小企業還好,企業一旦做大哪怕一絲一毫的“票據操作”乃至“賬簿外處理”,都會掩蓋整體數據的真實性,進而導致決策者不能掌握真實的經營情況,并導致決策上的誤判。
美國注冊管理會計師協會全球總裁兼CEO杰弗里·湯姆森也指出,“管理會計思維包括系統性思考、創造性思考、邏輯性思考、多維度思考、問題解決式思考和決策性思考?!?/p>
事實上,借助阿米巴打造玻璃般透明的經營模式,實現會計與阿米巴相互支持,把企業成本中心劃分為一個個利潤中心,正是上述思考模式的應用典型。通過讓全員掌握企業的經營情況,培養員工從為“老板干”,轉變為“為自己干”,極大地提升了企業的效益,最終為經營神話的締造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本版文章均由本報記者 屈麗麗采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