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中央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周德文:必須毫不動搖支持和發展民營經濟

本報記者 顏世龍 北京報道
日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總結2022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2023年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當前我國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外部環境動蕩不安,給我國經濟帶來的影響加深。但要看到,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各項政策效果持續顯現,明年經濟運行有望總體回升。要堅定做好經濟工作的信心。
其中,對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會議明確要求切實落實“兩個毫不動搖”。針對社會上對我們是否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的不正確議論,必須亮明態度,毫不含糊。要從制度和法律上把對國企民企平等對待的要求落下來,從政策和輿論上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各級領導干部要為民營企業解難題、辦實事,構建親清政商關系。
為此,《中國經營報》記者專訪民進中央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浙江省政府特約研究員、中國中小企業協會特邀副會長周德文,透過其對民營經濟近40年的觀察,了解民營經濟發展現狀和未來。
三重壓力下的民營企業
《中國經營報》:你如何看待當前三重壓力?如何恢復經濟快速發展?
周德文:當前,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這三重壓力確實非常嚴重,外貿、內需、投資三駕馬車都較為乏力,各地政府也到了非常困難的時候,紛紛出現財政危機。因為,社會財富的創造者之一——民營企業岀現了問題,這是我們應該承認的事實。而要想解決問題,首先我們要承認問題的存在,而不是粉飾太平。
之所以面臨這些問題,主要原因一是受疫情影響。三年疫情導致生產搖擺不定,再遇上基層政府管理上層層加碼,造成了一定的經濟凋零,企業生產經營不能正常進行,屬于坐吃山空狀態。二是全球經濟不景氣,中國也不例外,這導致了社會深層次矛盾加劇和爆發。三是大家的生產消費觀念雖然有,但能感覺到沒有改革開放之初那么強烈。當時大家鉚著勁兒拼命發展生產和經營,目的就是為了創造美好的生活,但現在卻是夠吃夠用就行了,相當一部分人變成了“躺平”。有的地區出現企業不辦了,改為將廠房租賃出去,或者干脆把企業賣掉,去享受生活了。
這三駕馬車可以說都有一些病了,而且部分是積重難返?,F在最重要的是恢復經濟,這是當務之急。就目前來看,中央出臺的措施是好的且有用的,但之所以沒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主要是因為積重難返,這需要下重藥,需要進一步加大力度。
《中國經營報》:我們該如何構建親清的政商關系?
周德文:首先各級領導干部要心地寬廣和坦然,要認識到和民營企業打交道,給它們做服務是自己的主要工作之一,這是必須要做的,而不是可做可不做。如果不做,就是失職瀆職。民營企業是社會財富的主要創造者,如果我們的政府不為它們服務,這是不對的。我們首先要確立這個意識。
其次,要在制度上鼓勵各級官員和民營企業家打交道,尤其是當企業遇到困難時,要伸出援手、靠近企業,拉企業一把。我注意到,在個別地方存在一刀切的狀況,認為政府官員和民營企業打交道是有問題的,甚至吃頓飯都有可能是違反了紀律。我認為只要官員把握好不貪污、不受賄的前提,官員和民營企業家們吃頓飯是應該被允許的,因為這是中國的國情所致,一頓飯能方便和快速地拉近政府與企業的距離。
- 除《中國經營報》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中國經營網立場。
- 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經營網” 或 “來源:中國經營報-中國經營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經營網(本網另有聲明的除外)。
-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15210887578 郵箱:banquan@cbne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