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樊紅敏 北京報道
近日,信托業發布的《2022年3季度中國信托業發展評析》顯示,截至2022年3季度末,信托資產規模余額為21.07萬億元,同比增加0.63萬億元,增幅為3.08%。與2021年末規模余額相比,增加0.52億元,增幅2.55%;與2017年末的歷史峰值相比,行業管理的信托資產規模下降幅度收窄至19.71%。
中國信托業協會特約研究員王玉國表示,信托行業經過近五年的持續調整,信托業務的功能和結構開始發生變化,行業正在邁入新的發展階段。
資產余額21.07萬億元
整體上,信托行業管理資產規模延續了今年以來的企穩回升態勢。
具體來看,截至2022年3季度末,信托資產規模余額為21.07萬億元,同比增加0.63萬億元,增幅為3.08%;環比略降356.3億元,降幅0.17%;與2021年末規模余額相比,增加0.52億元,增幅2.55%;與2017年末的歷史峰值相比,行業管理的信托資產規模下降幅度收窄至19.71%。
從信托資產來源結構來看,截至2022年3季度末,集合資金信托規模為10.94萬億元,同比增長0.38萬億元;管理財產信托規模為6.06萬億元,同比增長1.29萬億元;單一資金信托規模為4.08萬億元,同比下降1.04萬億元。
從信托資產功能結構來看,截至2022年3季度末,行業投資類信托規模為9.22萬億元,同比增長14.77%;融資類信托規模為3.08萬億元,同比大幅下降20.31%;事務管理類信托規模為8.78萬億元,同比增長2.65%。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從管理財產信托規模來看,還是從事務管理類信托規模來看,監管鼓勵的服務信托業務都已成為支撐起21萬億元信托資產規模的重要力量。
金樂函數分析師廖鶴凱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管理財產信托具體包括:不動產信托、動產信托、有價證券信托、財產權信托等。今年財產權信托快速增長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今年一季度銀行信貸資產作為底層資產的財產權信托規模增長較快,不過,這一業務在二季度及之后已經被監管限制新增,并要求壓降存量;二是ABS業務的持續放量增長,增厚了管理財產權信托的規模;三是信托行業著力布局特殊資產受托處置服務信托業務,持續增長的業務需求推升了管理財產權信托的規模。
“事務管理類信托2017年末達到峰值后,在壓降通道政策引導下持續回落,2022年開始隨著信托在風險隔離、風險處置、財富傳承等領域功能的不斷認識和探索,規模企穩回升?!蓖跤駠岬?。
“事務管理類信托的范圍涵蓋廣泛,除了包含傳統的通道類業務之外,還是資產證券化業務、風險處置受托服務信托、家族信托以及預付類資金管理服務信托等服務信托業務的重要構成部分?!绷晰Q凱向記者介紹稱。
以資產證券化業務為例,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3季度末,信托參與資產證券化業務存量規模為4.33萬億元。最新數據顯示,剛剛過去的11月份,新增信托公司作為直接發行機構的資產證券化信托業務規模700.61億元,環比增長88.82%。
資金運用結構持續優化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3季度末,資金信托規模為15.01萬億元,同比下降0.66萬億元,降幅4.20%,較2季度收窄2.8個百分點;環比增長1.09%,自2022年1季度以來連續兩個季度環比保持正增長。
整體上看,信托資金投向領域呈現“兩升三降”趨勢。
其中,“兩升”是指投向證券市場、金融機構的規模和占比持續提升。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3季度末,投向證券市場的資金信托規模為4.18萬億元,同比增長1.12萬億元,增幅36.80%,環比增長7.40%;投向金融機構的資金信托規模為2萬億元,同比增長0.10萬億元,增幅5.32%,環比增長2.40%。
就投向證券市場資金規模和占比的提升,王玉國分析指出,當前社會理財資金配置由非標類資產向標準化資產轉移的趨勢明顯,信托業在證券投資領域與基金、券商、銀行理財等資管同業相比,仍然規模較小,參與深度有限,但加快做強做優做大證券市場類信托業務已基本成為行業轉型共識。
關于投向金融機構資金規模和占比的提升,百瑞信托研究發展中心研究員謝運博向記者分析表示,在去通道背景下,信托資金投向金融機構的業務形態已發生變化。一方面,傳統的同業金融通道類業務,近年來規模持續壓降。另一方面,信托公司加強與其他金融機構的合作,比如信托資金投向其他金融機構發行的資管產品,實現優勢互補。因此,隨著同業金融通道類業務規模壓降取得顯著成效,在此消彼長之間今年以來信托資金投向金融機構規模和占比又有所回升。
“三降”指的是投向工商企業、基礎產業、房地產領域的規模和占比進一步下降。在實體經濟增速回落,投融資需求有所減弱,房地產等重點領域風險暴露,對信托業務的傳統投向領域帶來一定影響。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3季度末,投向工商企業的資金信托規模為3.95萬億元,同比下降0.59萬億元,降幅13.07%;投向基礎產業的資金信托規模為1.63萬億元,同比下降0.33萬億元,降幅17.04%;投向房地產的資金信托規模為1.28萬億元,同比下降0.67萬億元,降幅34.20%。
受證券市場投資類信托規模持續增長,融資類業務持續壓降等因素影響,資金信托運用方式中投資成為主流,貸款規模和占比持續下降。
此外,記者注意到,信托行業固有資產的運用方式也同樣呈現類似變化。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3季度末,固有資產通過投資方式運用的規模達到7041.78億元,同比增長108.76億元,增幅1.57%;貸款方式運作的規模為628.73億元,同比下降22.58億元,降幅3.47%;貨幣類資產規模為412.53億元,同比下降2.88%。
對此,謝運博分析認為,近年來隨著信托業務持續轉型,固有業務也在轉型。一是固有業務加快向投資類業務轉型,信托公司通過固有資金開展證券投資、股權投資業務,有助于打造投研體系,積累投資經驗。二是固有資金一方面發揮流動性支持的作用,另一方面也發揮支持信托項目發行的作用,固有資金中投資類規模的增長也與信托公司加大投資類信托產品的發行有一定的關系。
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從行業整體經營業績情況來看,2022年3季度,信托行業營業收入、利潤總額與人均利潤同比均有明顯下滑。
具體來看,截至2022年3季度末,全行業累計實現經營收入673.52億元,降幅22.82%;累計實現利潤總額為383.01億元,降幅31.21%;截至2022年3季度,行業人均凈利潤140.30萬元,降幅24.42%。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從營業收入來看,2022年3季度同比下降幅度較2022年1季度同期收窄5.43個百分點,總體有所企穩。
“今年以來,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資產規模保持平穩,業務結構持續優化,風險化解繼續深化,經營業績有所回調?!蓖跤駠岬?。
站在新的歷史時點上,王玉國認為,信托業要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同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局相結合,堅守受托人定位,回歸信托本源,創新服務實體經濟新動能、助力人民美好生活,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走出獨具特色的發展道路。
具體來看,加快推進高質量發展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一是持續創新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二是大力拓展社會財富管理服務功能;三是進一步深化信托公司改革創新;四是統籌防范化解風險與創新發展。
其中,在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方面,信托業要找準定位,充分發揮連接產業、貨幣、資本三大市場的獨特制度優勢,提升信托專業服務能力,創新信托業務和產品,積極為中小微企業提供金融支持,引導社會資金更多投向普惠金融、綠色金融、科技金融等重點領域;深化產融結合創新,發揮各自股東及自身的行業資源稟賦優勢,通過證券化、供應鏈金融、PPP、產業基金等形式,深度參與資產盤活和產業結構升級優化,助力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大力發展資本市場業務,通過資產管理信托業務等積極參與多層次資本市場,提升直接融資比重,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更多金融支持。
在拓展社會財富管理服務功能方面,信托業要更加主動把握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大機遇,充分發掘信托制度功能價值,堅持以客戶為中心,提升專業服務能力,打造具有信托特色和優勢的財富管理產品體系,滿足客戶多樣化、綜合化的財富管理需求;同時要大力拓展消費、預付類資金受托、財富傳承、特殊需要、養老保障等資產服務信托,以及公益慈善信托等業務,更好滿足人民群眾財富保值增值、公益傳承的現實需求,不斷增進社會民生福祉,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力量。
“近年來,信托行業大力推動業務轉型,已取得較好的進展。一方面,證券標品類信托已成為信托公司的重點業務方向,信托公司對于債券、股票等資產的投研能力明顯提升。另一方面,信托業務創新發展較快,以涉眾性資金管理信托、破產重整服務信托、綠色信托等為代表的創新業務,有望成為信托業新的業務增長點。信托業務轉型總體上比較順利,未來信托公司有望逐步形成差異化的業務競爭優勢,實現高質量發展?!敝x運博向記者表示。
(編輯:鄭利鵬 校對:張國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