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汽協副秘書長柳燕:中國汽車產業正處于從“跟隨”向“引領”跨越的關鍵階段

本報記者 尹麗梅 童海華 北京報道
“中國汽車由于起步晚、起點低,早期競爭力差,長期被廉價、劣質山寨等口碑包圍。這些標簽是中國自主品牌在早期綜合實力差的階段形成的,這些固有認知至今仍然根深蒂固。從當前來看,中國汽車整體的競爭力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品牌形象滯后于產品實力的提升。與此同時,自主品牌的數量雖然已經很多,但單打獨斗、各自為戰,尚未形成有效的合力,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均存在著比較嚴重的‘內卷’現象。當下,中國汽車產業在電動化、智能化新賽道上彎道超車,中國品牌軍團集體出海勢頭正勁,全球化進程持續提速,我們認為這個階段是重塑具有國家價值的‘中國汽車’大品牌形象的關鍵窗口期?!?/p>
12月22日,在由《中國經營報》主辦的“2022中國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副秘書長柳燕作了上述闡述。
中汽協副秘書長柳燕發表線上演講
柳燕指出,中國汽車產業在高質量發展方面已經邁入了新階段,在轉型中錘煉出來了強大的韌性。今年以來,產業經受住了供給沖擊、需求收縮以及預期減弱三重壓力的考驗。中汽協數據顯示,前11個月,中國汽車銷量達到2430.2萬輛,同比實現了3.3%的正增長,新能源汽車以及汽車出口再創新高,中國汽車品牌乘用車份額持續提升,中國汽車產業以強大的韌性發揮了經濟“壓艙石”的作用。
站在迎接百年新局面的時間節點上,中國汽車產業在機遇與挑戰中開啟了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正在加速構建中國式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融合生態,加速踐行“雙碳”戰略落地實施,建設供應鏈新體系。
談到品牌建設與高質量發展的關系,柳燕認為:“品牌向上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品牌不僅是企業的重要資產,更是國家綜合競爭力的體現,代表著國家的軟實力。打造世界級企業和品牌是我們實現汽車強國的必經之路?!?/p>
柳燕表示,經過近年來的發展,中國汽車品牌向上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表現在品牌價值提升、市場份額提升、高端化突破、全球化提速等多個方面,成就有目共睹,可圈可點。
但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成為汽車品牌強國仍然任重道遠。中國汽車品牌仍然大而不強、多而不強,品牌價值與市場規模長期背離;我們的本土品牌市場份額雖有提升,但距離德國、日本等強國市場仍落后;百年汽車發展史中,強國汽車均形成了自己的國家品牌形象標簽,中國汽車起步晚、起點低,沒有統一形象建設,早期形成的模仿抄襲等口碑在海外仍然存在,品牌形象滯后于產品實力的提升;中國品牌一直以來單打獨斗、各自為戰,未有效形成合力。
此外,柳燕認為,中國汽車企業一直在致力于追趕,在競爭中蒙眼狂奔,摸著石頭過河,學界也未對燃油車時代的得失以及電動車時代取得的暫時成功進行系統的研究,整個業界缺少屬于中國汽車品牌成長的原創理論體系,而缺乏體系化的提煉總結和研究將不利于中國汽車品牌長期可持續的建設和發展。
“打造‘中國汽車’大品牌勢在必行。中國汽車作為一個整體品牌,它的形象是所有中國汽車品牌的公共標簽和品牌特質的集中呈現。品牌對于企業而言具有經濟價值、民生價值和社會價值,而在全球競爭的舞臺上,它更有著超越以上層面的國家價值。強大的品牌和品牌集群直接代表了國家形象,體現國家的軟實力?!绷嗾f,“當前,中國汽車產業正處于轉型升級中‘彎道超車’的階段,正處于從‘跟隨’向‘引領’跨越的關鍵階段。打造‘中國汽車’大品牌形象,既生逢其時,又刻不容緩?!?/p>
柳燕強調,無論從國家層面、企業層面、市場層面,還是從用戶層面的機會來看,打造中國汽車品牌均是“正當其時”。
- 除《中國經營報》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中國經營網立場。
- 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經營網” 或 “來源:中國經營報-中國經營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經營網(本網另有聲明的除外)。
-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15210887578 郵箱:banquan@cbne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