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強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為市場信心托底

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再迎新利好。日前,中國人民銀行決定于2022年12月5日降低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本次下調后,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約為7.8%。據中國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介紹,此次降準共計釋放長期資金約5000億元,降低金融機構資金成本每年約56億元。
降低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直接增加了金融機構的長期穩定資金來源和資金配置能力,傳導到市場層面,也就意味著企業可以獲得更多更優惠的貸款支持,實現降本增效。這置于當前鞏固經濟回穩向上基礎的關鍵時間節點上,無疑正當其時,有利于給實體經濟注入新的活力和信心。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這也自然要求相關的金融服務要同步跟上。畢竟,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為實體經濟服務也是金融的天職。而全面降準,作為落實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之一,就是要進一步強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央行今年內第二次出手降準,政策的穩健持續也向市場釋放了更穩定的預期,即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會在市場主體有需要的時候及時出手。
應該看到,面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和國內發展轉型壓力,我國實體經濟正處于艱難爬坡階段。一方面,諸如房地產等系統性強、關聯性大的行業,受政策周期和市場需求變化等多重影響,面臨的流動性壓力仍未徹底解除,由此給上下游產業帶來的沖擊不可小覷;另一方面,無論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和突破,還是傳統企業的技改和設備更新,也都對金融服務有新的需求。立足這一現實,適時適度運用好降準等貨幣政策工具,對于幫助各類市場主體渡過難關,進而助力實體經濟行穩致遠,至為關鍵。
事實上,降準落地,也是為助力其他一攬子助企政策更好發揮實效。比如,今年下半年以來,政策層面對于“穩地產”持續發力,不管是支持民營房企發債融資,還是前不久下發的“金融16條”,“保持流動性合理充?!?,都是確保相關政策落實見效的重要一環。只有各項政策和工具協同發力,才能讓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最大化。尤其是當前正處于“承上啟下”的關鍵節點,金融層面的利好應放盡放,既有助于企業沖刺完成全年發展目標,也利于為來年發展明確預期。
當然,適時適度運用好降準等貨幣政策工具,既不搞“大水漫灌”,也不應是“撒胡椒面”。11月2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要引導銀行對普惠小微存量貸款適度讓利,繼續做好交通物流金融服務,加大對民營企業發債的支持力度。此前,央行相關負責人則明確表示,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主要是突出對重點領域、薄弱環節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行業的支持。如要進一步加大對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貨車司機等市場主體的支持力度,按照市場化原則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主動向實體經濟減費讓利??梢?,此輪降準及其他金融服務政策的出臺,有著明確的傾向性和針對性。
應該說,上述要求,首先是著眼于當前實體經濟的基本面狀況,對于市場主體具體壓力和困難的精準回應。如在疫情持續和消費減弱的雙重影響下,交通物流、個體工商戶、貨車司機等行業和市場主體高度承壓,而他們本身獲取金融支持的能力較低,對這部分行業、群體予以針對性支持,對于暢通經濟循環,保障就業、民生,均有極為重要的價值。其次,也是針對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長期以來所存在的一些結構性難題予以突破。如小微企業、民營企業,本身屬于實體經濟中的相對“薄弱環節”,且又長期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要最大限度拓寬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空間,提升服務效率,就必須要在這些“老大難”問題上持續攻堅。
還要注意的一點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既要注重瞄準當下市場主體的難關精準發力,也要具備一定的前瞻意識,未雨綢繆地為實體經濟新舊動能轉換做好配套的支持。應該看到,一些新興產業尤其是高技術產業,對金融支持的需求較高,但相關企業在起步發展階段融資能力又弱。在這樣的矛盾之下,如果不能持續創新金融服務,構建多層次的金融服務體系,為不同階段和類型的企業提供相應的金融支持,它們就很可能面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困境,從而影響實體經濟創新發展的根基。這一現實狀況要求,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過程中,也需要不斷推進金融改革和創新,以更好滿足日益多元化的實體經濟金融服務需求。
經濟興則金融興,金融活則經濟活。金融和實體經濟從來都是共生共榮的關系。在當前中國實體經濟爬坡過坎的過程中,有效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是為實體經濟加油鼓勁,也是中國金融市場強化內功的必經之途。
(校對:彭玉鳳)
- 除《中國經營報》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中國經營網立場。
- 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經營網” 或 “來源:中國經營報-中國經營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經營網(本網另有聲明的除外)。
-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15210887578 郵箱:banquan@cbnet.com.cn